知识产权侵权:你可能不知道的“雷区”
2025-07-18   |   发布于:赛立信

在数字化与全球化双重加速的今天,知识产权早已从“法律术语”变成“商业生死线”。我们调研了2023-2025年间的1,847起已公开判决与行政裁决后发现:超六成被告并非“故意作恶”,而是踩进了“看似无害”的雷区。


以下五大隐形风险与真实案例,值得每一家企业与卖家收藏对照。


雷区一:

关键词引流 = 商标性使用?

  • 现象

很多电商卖家在标题或广告中写下“××同款”“适配Labubu”来蹭流量。这极易被认定为“商标性使用”,成为商标侵权的高危动作。


  • 真实案例

2023年,无锡一家母婴小店在商品标题中使用“适用于小猪佩奇”字样,虽未直接使用图形商标,仍被法院判定侵权,赔偿8万元。

避雷提示

上架前务必在WIPO全球品牌数据库 或中国商标网 检索关键词;避免使用“平替”“同款”等暗示性词汇。

雷区二:

盗图 ≠ 只是“不道德”

  • 现象

“搬运”他人产品图、模特图,或微调原创设计后商用,在跨境平台被视为版权侵权,平台 AI 识别系统已能在分钟级下架商品。


  • 真实案例

2025年3月,亚马逊联合卡地亚起诉8家店铺,其将 LOVE 手镯描述为“女士时尚经典螺丝手镯”,并盗用官方图引流,最终账户资金被冻结并面临百万美元索赔。

避雷提示
• 使用免版权图库(Unsplash、Shutterstock)
• 原创设计请保留PSD 源文件 + 时间戳,形成完整证据链。


雷区三:

外观“小改动”依旧踩线

  • 现象

外观专利保护的是“整体视觉效果”。哪怕只改动局部弧度、颜色比例,只要一般消费者容易混淆,就可能被认定侵权。


  • 真实案例

2024年,深圳某灯具厂商把网红“日落灯”灯罩直径缩小3 cm、底座颜色由砂金改为磨砂黑,仍被专利权人起诉,法院判赔35万元。

避雷提示
出口前利用海关预确认制度:提交货样+专利证书,提前1个月锁定风险;目标市场同步布局外观专利,欧盟最快1周授权。

雷区四:

短视频“二剪”也能触发诉讼

  • 现象

“三分钟看电影”“切条合集”在短视频平台流量巨大,但剪辑行为侵犯了原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

  • 真实案例

2022年,抖音博主“80后挖剧君”将一部电视剧剪成122条短剧,播放量破亿,被法院判赔12万元并删除全部视频。

避雷提示
• 影视、动漫、游戏类二剪带货必须拿到IP方书面授权
• 使用平台官方授权素材库,避免“先上车后补票”。


雷区五:

不知≠不赔,“合法来源”举证苛刻

  • 现象

很多商家以为“上游供应商给的货,不知情就不用赔”。但《专利法》第70条要求:必须同时证明1.主观不知情 2.产品来源合法且可追溯;二者缺一仍需承担赔偿责任。


  • 真实案例

2023年,广州某电子配件批发商被诉侵权,其虽能出示进货单,但单据缺少上游公章及具体型号,法院仍判决赔偿权利人损失18万元。

避雷提示


• 每批货物留存带公章发票、购销合同、物流单号
• 与供应商签署知识产权担保条款,约定追偿机制。


企业自查三步法

(附工具)


1.商标/专利检索:

中国:cnipa.gov.cn;全球:WIPO Global Brand DB、Google Patent

2.版权比对:

亚马逊 AI 识图、淘宝原创保护平台

3.供应链合规:

模板合同 + 权利证明扫描件云端存档

结语

知识产权侵权早已不是“大公司的游戏”。一次关键词、一张图片、一条短视频,都可能成为压垮中小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
调研数据显示,提前6个月完成知识产权合规布局的企业,侵权诉讼概率下降72%。与其事后交学费,不如今天排雷。


END


数据来源:赛立信知识产权研究组

编辑:刘慧欣
审核:曾婷婷

责编:李倩宇

监制:张月红


分享
赛立信集团总部
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

电话:020-22263200,020-22263284

传真:020-22263218

E-mail:smr@smr.com.cn



                
关注赛立信
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
请留下您的电话,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(工作时间)直接和您取得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