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信服务革新: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智能”
2025-08-18   |   发布于:赛立信通信研究

赛立信通信研究部 作者:钟翠霞


如中国广电所定义的,2025年是通信服务质量提升年。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“民有所呼,我必有所应”,四大运营商积极响应服务升级,均在2025年7月发布了“明白办、放心用”服务承诺。

通信行业基础设施已成型,迈向体验竞争

近年来,我国通信行业大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。截至2025年6月,5G基站总数达454.9万个,已实现“乡乡通5G”,行政村5G通达比例高达90%,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大幅提升;具备千兆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增至3022万个,千兆光网全面覆盖至县级区域;同时,全国86个城市的168个小区、工厂及园区已开展万兆光网试点。算力网络建设同步加速,截至3月底,在用算力标准机架规模突破1043万架,智能算力达748 EFLOPS,为数据处理提供强大支撑。可以说,通信行业基础设施的“硬骨架”已成形,网络覆盖、速度等基础指标不再是用户选择的核心差异点,市场竞争焦点从“硬件能力比拼”转向“用户体验驱动”,体验质量因此成为决定品牌竞争力与用户忠诚度的关键要素。

高举“以客户为中心”旗帜,但投诉量并未减少

为提升客户体验,运营商早几年便推行了“以客户为中心”战略。但从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平台数据来看(如图1),基础电信企业投诉量持续走高,从2024年6月的15572件增至2025年3月的51541件,改善成效差强人意。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(如图2),电信用户申诉主要集中在服务、资费、营销三大方面,占比依次为41.2%、39.1%、11.4%,具体问题包括套餐资费繁杂不透明、不知情订制、诱导消费等。



运营商主动出击,推动通信服务从被动向主动智能转变

鉴于3月基础电信企业投诉量高企,工业和信息化部在4月开启了电信业务“明白办、放心用”行动,直击行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,保障人民群众在电信服务消费中“看得清楚、办得明白、用得放心”。在5月17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,发布了2025年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,聚焦群众数字生活热点关切,进一步优化信息通信服务环境,促进信息通信服务更好利民惠民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监管高压与用户高期待双重压力下,2025年7月,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主动作为,相继发布了“明白办、放心用”服务承诺(具体内容如表1),从内容上看,运营商正在将服务机制从“被动等待用户反映‘转向’系统主动识别和响应”。


AI、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助力服务革新

从服务承诺内容来看,运营商本轮服务升级的本质在于深度运用AI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,构建智能化、可视化、前置化的服务体系,进而推动用户体验实现全流程优化升级。比如:

流量超套提醒/账单主动推送服务:运营商主要应用实时数据计算与AI感知技术,实现对客户使用行为的即时洞察与主动服务推送。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通话、流量和话费波动,AI模型则识别用量临界点或异常行为,主动触发提醒与封顶设置建议。例如,三家运营商均支持多档位封顶金额选择,并通过短信和APP同步提醒,避免客户因信息滞后产生高额费用。这种“智能提醒+自定义控制”的模式,有效提升了服务的可控性与用户的安全感。

个性化服务推荐与透明化管理:运营商借助AI算法分析用户消费习惯、业务偏好,提供定制化套餐建议(如中国联通的“智家算法推荐”),同时允许用户关闭个性化推荐,确保算法透明可控。此外,三家运营商均设立资费公示专区,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清晰展示套餐详情,避免“隐藏条款”,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。

智能客服与高效业务办理:运营商依托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打造7×24小时在线智能客服系统,支持话费查询、套餐变更、故障报修等常见业务的自助办理;同时结合RPA流程自动化工具,实现业务办理流程提速、跨系统工单联动,提高响应效率与服务一致性,有效缓解人工客服压力,提升整体服务体验。

智能风控与骚扰拦截:运营商主要依托AI+大数据分析,构建动态更新的骚扰号码库,并支持用户自主屏蔽境外来电和短信(如中国移动的“境外来电自主屏蔽”、中国电信的“天翼防骚扰”)。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识别高频诈骗号码、异常呼叫行为,并结合用户反馈数据持续优化拦截策略,实现精准防护。中国联通还推出“一键解绑”服务,利用大数据匹配二次号码的历史注册信息,帮助用户快速清理冗余绑定关系,减少信息泄露风险。

网络优化与质量保障:运营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AI预测,动态调整网络资源分配,以提升重点场景(如地铁、高铁、地下停车场)的5G覆盖质量。比如,中国联通利用AI模型自动标记弱信号区域,实现精准优化;中国电信则通过5G-A技术升级,在核心城市群提供超低时延、超高可靠性的网络体验。

服务承诺易立,落地才是重头戏

依托AI、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,运营商已形成较为清晰的服务升级框架,但如何将这些理论真正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提升,仍面临诸多挑战。

首先,技术支撑的复杂性不容忽视。AI、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应用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、高质量的数据积累以及跨部门协同,这对运营商的技术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其次,用户信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。过去因资费不透明、营销过度等问题积累的用户负面情绪,需要通过持续的服务改进才能逐步化解。

此外,个性化服务与隐私保护的平衡也是一大难点,如何在提供精准服务的同时确保用户数据安全,是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。

通信服务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技术、机制与理念的协同演进。AI与大数据为运营商提供了从“被动响应”迈向“主动智能”的技术支撑,但真正的竞争力在于是否以用户为中心,建立起可持续、可感知、可信赖的服务体验。

服务承诺是迈出的第一步,相信运营商将以此次升级为契机,持续优化升级,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,让“明白办、放心用”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地生根,为用户创造更透明、更便捷、更安心的数字生活体验,最终推动整个通信行业向更高质量、更高标准的方向发展。

-END-

赛立信通信研究出品


作者:

钟翠霞

赛立信通信研究部 高级研究员
8年通信研究服务经验,擅长通信行业市场趋势研究、标杆研究、产品分析、市场洞察等,在数字乡村、智慧家庭、中小企市场等通信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验。



更多资讯及合作敬请垂询我们:
电话:020-22263635
邮箱:selection@smr.com.cn


分享
赛立信集团总部
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

电话:020-22263200,020-22263284

传真:020-22263218

E-mail:smr@smr.com.cn



                
赛立信旗下网站
关注赛立信
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
请留下您的电话,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(工作时间)直接和您取得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