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第十五届全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盛大启幕,这场三地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会不仅点燃了全民运动热情,更激活了千亿级消费市场。# 全运会开幕式# # 全运会乒乓球# # 连麦粤港澳聚焦十五运# 等话题持续霸占微博热搜,吉祥物“喜洋洋”“乐融融”(网友昵称“大湾鸡”)意外出圈,带动周边产品秒售罄,“体育+文旅”消费场景全面开花。
据测算,本届全运会预计为大湾区带来超1500亿元经济增量,而赛立信通过长期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发现,这场体育盛会正催生三大消费新趋势,为体育用品品牌方、文旅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。
趋势一:IP赋能实体,周边消费进入“情感共鸣+场景适配”新时代
全运会吉祥物“喜洋洋”“乐融融”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,凭借萌态造型、岭南文化内涵及开幕式上武校小孩哥们的活泼演绎迅速成为“顶流”,网友亲切称呼的“大湾鸡”更是让这一IP自带传播热度。
IP的火爆直接转化为消费动能,多款周边产品线上线下同步热销,形成“一物难求”的市场盛况。
(热门商品秒售罄,笔者摄)
赛立信调查显示,体育赛事周边消费已从单纯的“纪念需求”转向“情感消费+日常使用”的双重驱动。本届全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已开发2800多款,涵盖生活用品、纪念品等多领域,其中融入岭南特色的产品最受青睐。
笔者在广州全运会的特许零售店看到,购买全运会周边的消费者大排长龙,店内生肖萌运会盲盒挂件、寻味粤港澳系列冰箱贴、“狮舞银花”限量徽章等产品持续热销,尤其是生肖萌运会盲盒挂件,线上线下均处于售空待补货状态,不少消费者专程跨城购买。
线上渠道同样火爆,多家特许零售店开启直播带货模式,热度与销量同步攀升。数据显示,截至11月15日,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销售额已达6.8亿元。
对于体育用品品牌方而言,消费趋势释放出明确信号: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logo粘贴,而是更青睐承载文化内涵、适配日常场景的产品。
这要求品牌在产品开发时既要深挖赛事IP的文化内核,也要注重场景适配性,如将吉祥物元素融入收纳包、解压玩具等日常用品,实现“赛事记忆”与“生活使用”的有机结合。
趋势二:“体育+文旅”深度融合,消费闭环激活全域流量
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文旅消费的“流量入口”,本届全运会通过“赛事引流+政策赋能”,构建起“观赛+旅游+消费”的完整闭环,推动区域文旅消费实现爆发式增长。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“赛事+景区”叠加,而是通过消费场景的无缝衔接,让观赛人群转化为全域旅游消费者。
住宿消费率先迎来增长高峰,深圳市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近20%。拥有大运中心体育馆的龙岗赛区成为全市预订量最高的商圈,预订量较去年同期猛增125%。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,在广州,奥体中心、广州体育馆、天河体育中心等主要场馆周边商圈吸引了大量游客入住。海珠广场附近的酒店预订量领跑全市,订单量同比增长23%;澳门因承办乒乓球赛事,酒店预订热度激增52%。途家数据显示,全运会举办期间,广州、深圳、汕头等地民宿预订量显著上涨,其中汕头同比增幅超30%。
景区消费在“票根经济”带动下持续升温。广东推出“赛事+交通+酒店+景区”全流程旅游线路,凭全运票证可享受景区门票减免、交通优惠等福利。
以广州为例,截至12月20日前,广州动物园、沙湾古镇、南沙天后宫等热门景区凭票根可首次免费入园,长隆动物园、正佳极地海洋馆等则提供折扣优惠。市民吴女士表示,跟朋友旅游买了门票本来只是单纯想看赛事,结果刷到可以免费去一些景区很开心,打算顺便去广州动物园、陈家祠等地。
趋势三:区域协同发力,大湾区体育消费市场形成“共振效应”
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模式,打破了地域壁垒,推动体育消费市场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。通过签署《体育赛事活动合作备忘录》,三地实现赛事规则衔接、资源共享,让“观赛+跨境旅游”成为可能,进一步放大了全运会的经济带动效应。
珠海长琴岛、江门等地借助“观赛+旅游”模式,成功吸引港澳家庭及省外游客,深化了大湾区文旅联动。香港赛区截至开幕当日售出超10万张门票,约占总票量的35%,大量香港市民前往内地观赛并旅游,带动珠三角沿线城市的餐饮、购物消费增长。
这种跨区域流动不仅激活了单一城市的消费市场,更形成了“以赛事为核心、多城市联动”的消费网络。
市场开发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强化了协同效应。本届全运会赛事赞助意向总额超20亿元(121家企业),其中,现阶段已签约和可签约的赞助总金额近16.5亿元。在实现赛事IP与商业品牌的深度绑定上,以工商银行为例,通过与赛事门票合作,吸引大量用户线下办理业务,有效提升了品牌曝光度。
这种“赛事搭台、企业唱戏、消费受益”的模式,为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。
数据驱动决策:赛立信居民体育消费调查赋能企业精准布局
面对全运会催生的消费新趋势,体育用品品牌方和文旅企业如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,实现高效布局?
答案在于对消费者的深度洞察,赛立信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正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。
作为专业的体育产业研究机构,赛立信通过入户访问、网络调查等科学调查方式,对居民背景信息、体育消费支出、消费偏好、消费意愿等进行全面分析,构建起精准的体育消费人群画像。
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:
一是量化消费规模与结构,帮助企业明确市场容量和增长潜力;
二是识别消费偏好与趋势,如发现盲盒类、实用类周边产品更受青睐,“赛事+文旅”定制化产品需求旺盛;
三是发现消费意愿障碍,为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向。
对于体育用品品牌方而言,赛立信的调查数据能帮助其精准定位产品方向,如根据“情感共鸣+场景适配”的趋势,开发融合文化元素的实用型周边;对于文旅企业而言,可依据消费人群画像,推出针对性的旅游产品,如针对亲子家庭的“赛事+乐园”套餐,针对年轻群体的“观赛+社交”主题游。
近五年来,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%。“村超”“苏超”等赛事热度居高不下,在这个各地各类体育赛事活动遍地开花时期,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在体育用品消费上,2025年上半年,京东、淘宝、天猫、抖音等四家电商平台体育用品零售额达到2181.67亿元,较去年同期的1856.78亿元增长17.5%,远高于2025年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的6.0%。
本次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举办,不仅带来了短期的消费热潮,更重塑了体育消费的市场格局。对于体育用品品牌方和文旅企业而言,唯有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,才能在万亿级市场中占据先机。赛立信将持续通过居民体育消费调查,输出专业的产业报告和数据支持,助力企业洞察市场趋势,抓住体育赛事经济的发展机遇,实现高质量增长。
END
作者:曾婷婷
(部分数据来源:赛立信体育产业研究小组)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
电话:020-22263200,020-22263284
传真:020-22263218
E-mail:smr@smr.com.cn

赛立信研究集团 2017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16 smr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:1110233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