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随性、碎片化时间让广播焕发新活力,立体广告营销再创价值
2021-04-29   |   发布于:赛立信媒介研究

作者:梁毓琳 伍炽丰

作者单位: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

原文:《2017 年全国广播收听市场现状及趋势》

广播区域化略有弱化,节目本地化趋势依然明显

2017年,中央级、省级、市县级电台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1.4%、36.0%、52.6%,市县级电台的市场份额依然最大,超过50%,在非省会城市区域,市县级电台的市场份额超过65%,广播收听市场依然呈现区域化的特点。

对比连续三年的竞争格局,中央级电台和省级电台的市场份额稳步递增,中央级电台及省级电台在各级城市的竞争实力有所增强,市县级电台的市场份额回落,在当地的竞争优势有所削弱。互联网跨越区域局限的特性带来了传播资源的开放,广播媒体传播区域界限打破,网络优质音频产品进入收听市场,广播节目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。

伴随性、碎片化时间让广播焕发新活力,立体广告营销再创价值


图1 2015-2017年全国广播收听市场竞争格局

数据来源:赛立信媒介研究,2015-2017年收听率调查

广播频率收听区域化特点的打破在移动智能收听市场最为明显,数据显示,在移动智能收听市场中,点击率最高的是几个品类属于中央级电台,如中国之声、音乐之声、国际资讯广播电台等,其中中国之声的点击率远远抛离其他各级电台,移动互联网平台令广播频率的竞争从区域化向全国化趋势发展,频率的竞争也开始呈现“马太效应”。

引用赫希曼指数(HHI)纵观全国广播收听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,2017年各城市广播收听市场的赫希曼指数均值为1153,属于市场集中度中等水平,该指数较2016年略有下滑,说明广播收听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。中央级电台和省级电台在全国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,从侧面反映了省级及以上电台的听众集中度提升。国内一些地市级广播电台投入跟不上,节目越办越差,或是依靠财政补贴来惨淡生存,或是被并入电视台而被边缘化。与此相反,一些人才、资金、资源丰富的广播电台则“攻城略地”,新媒体搞得“风生水起”,实力不断壮大,广播收听市场的竞争也呈现“马太效应”。

尽管如此,广播节目的“本地化特点”依然可以在当地广播收听市场占一席之地。数据显示,2017年在非省会城市地区,城市电台依然占据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,其中相当一部分城市电台在当地的市场份额超过70%,主要缘于节目本地化制胜,据赛立信50个城市收听率TOP30节目统计,两千多个节目中重点报导本地新闻的新闻节目占比接近30%,可见,广播用户对贴近民声、体现本地民生的新闻类节目情有独钟,这类节目至今在本地的影响力依然很大。

在各地平均收听率TOP30的节目中,居前列的通常是当地的新闻资讯节目,这些节目之所以能够吸引当地广播用户,除了节目信息量大、内容多样和客观真实以外,本地新闻众多和贴近当地民生也是其选择考虑的重要因素。

伴随性、碎片化时间让广播焕发新活力,立体广告营销再创价值


图2 广播用户选择新闻节目考虑的因素

数据来源:赛立信媒介研究,2017年广播用户调查

争夺“国民总时间”,三大类型频率分割用户时间资源

罗振宇曾提到,中国人最为平等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,每个人扣除每天的上班时间和休息时间,真正空闲时间只有4个小时左右。根据CNNIC的数据显示,2017年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小时,网络已经占据了国民大部分的空闲时间,伴随性时间将是比碎片化时间更加重要的场景,“侵占”国民上下班以及其他空闲时间正是广播媒体发展的空间。

交通广播市场份额连续三年持续上涨,其中,汽车/私家车广播的提升更为明显,占据超过5.0%的市场份额,略超都市生活和文艺两类频率,单个频率市场份额均值在所有频率中居第二位,仅次于交通广播,随着私家车广播用户的增长,汽车/私家车广播将在广播收听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。

经济广播连续两年的市场份额提升,主要缘于其频率定位精准,各色的投资理财节目吸引了不少听众,随着听众对投资理财知识及服务需求度的增加,再结合线上线下的活动及服务,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频率目标听众的粘性。

与十年前相比,新闻、音乐和交通三大类频率的市场份额保持较为稳定,其变化幅度均为正数,其中交通广播的变化幅度最大,增长率达75%。其他各类频率的变化均为负增长,从这点上看,其他频率所占据的用户时间资源均为交通广播所分割。从频率竞争激烈程度来看,分类频率的竞争更趋“垄断性竞争”,大部分国民时间资源为三大类频率所占据。随着车载人群的扩大,这个垄断性竞争将会更趋势明显,但在各类频率中将也会出现更细化的小类频率,例如,私家车广播、汽车音乐广播、经典流行音乐广播等,这些小类频率将满足车载人群的不同收听需求。

伴随性、碎片化时间让广播焕发新活力,立体广告营销再创价值


图3 2007-2017年全国各类频率的市场份额

数据来源:赛立信媒介研究,2007-2017年收听率调查

在移动互联网终端,各类频率的用户点击状况有较大差异,新闻广播的点击率较去年有所提升,其中中国之声的用户点击率占比达18.2%,换言之,新闻广播的用户过半是中国之声的用户,并有增长的趋势。音乐广播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也拥有较大的占比,但是受大量的网络音乐冲击,还需要以主题音乐节目版块取胜,稳住“用户的耳朵”。交通广播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占比相较于其他终端市场较低,并且2017年有下滑的趋势。反观都市生活和文艺/娱乐广播,两类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用户点击量有所增加,其占比也呈上涨的趋势。

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广播用户日益增多,逐渐成为广播用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对于传统广播节目来说既是机遇又是危机,机遇是可以利用这一平台传播给更多的广播用户,吸引更多粉丝。危机则是面临的竞争会更大,除了其他电台同类节目以外,还有人气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音频节目。但总的来说,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“视听新观念”的转变,听节目的国民越来越多、时间越来越长,广播节目还有着较好的发展空间。

伴随性、碎片化时间让广播焕发新活力,立体广告营销再创价值


图4 2016-2017年移动互联网终端各类频率的直播点击率占比

数据来源:赛立信媒介研究,2017年DMP数据

广播广告花费逆势上扬,广播广告转向价值型销售

2017年的传统媒体中,广播广告逆势上扬,广告量是四大媒体中唯上呈正向增长的媒体,广告量同比增长8.8%,其他媒体如电视、报纸、杂志媒体虽然广告量变化幅度放缓,但广告量的增长率为负值。

进入媒体融合与转型的新时代,传统媒体纷纷寻求突围,各出奇招,但报纸和杂志依然呈“负增长”趋势,降幅有所减缓;电视2017年开始呈微幅增长;广播连续两年呈正增长,经过几年新媒体的冲刺与洗礼,广播并未出现像报纸和杂志断崖式的下跌,并且逆势上扬,广播在新媒体时代,迎来一次发展机遇。

伴随性、碎片化时间让广播焕发新活力,立体广告营销再创价值


图5 2016-2017年传统媒体广告花费及广告量的变化幅度

数据来源:赛立信媒介研究,2016-2017年广告监测

对比广播广告花费和广告量增长的幅度,广告花费涨幅略高于广告量,单个广告的花费额有所增长。近几年广播广告花费同比增长幅度都为正数,广播广告花费也在逐步递增,与广告量相比则呈现了“倒挂”的现象,这是广播广告结构优化调整的表现:专题广告在减少,而标准广告在逐步递增,广告价格也呈现上升之趋势,广播广告从资源型销售向价值型销售转变,广播媒体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。

在省会城市中,广告量较大的频率主要是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,新闻广播和私家车广播次之。交通广播依然是广告量最大的频率,其广告花费占比超过40%,广告量占比超过30%,对比广告花费占比和广告量占比,可以看出交通广播单条广告花费较高,充分体现交通广播媒体的广告价值;音乐广播的广告量仅次于交通广播,与2016年相比,广告量及广告花费都呈上升态势;私家车广播的广告量剧增,2017年有所放缓,但其占比已经超过经济广播,仅次于交通、音乐和新闻三大类频率,随着车载听众规模的不断扩大,私家车广播的上升空间将越来越大。

伴随性、碎片化时间让广播焕发新活力,立体广告营销再创价值


图6 2017年省会城市各类电台的广告花费与广告量

数据来源:赛立信媒介研究,2016-2017年广告监测

2017年,广播处于移动互联时代的快速更迭的纵深发展中,新技术和新生态变革,促使广播传播格局和舆论格局呈现出新变化、新特点、新趋势,也促使广播人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。一方面,广播的跨界发展如火如荼进行,从生产方式、产品形态、传播渠道、听众构成、经营模式都在不断调整变化;另一方面,广播电台收入在传媒中逆势上扬,广播正卯足干劲在创新中求发展。2018年,伴随着国人对广播乃至音频的观念认知、认可接受、体制变革、资本汇聚,必将带来中国音频行业的繁荣。广播人是音频的创作者,在全体广播人的共同努力下,广播将在传播内容多元化、碎片化,广告营销手段立体化做得更好,并焕发出独特的传播价值。

分享
赛立信集团总部
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16号财富广场东塔18楼

电话:020-22263200,020-22263284

传真:020-22263218

E-mail:smr@smr.com.cn



                
关注赛立信
免费咨询顾问一对一服务
请留下您的电话,我们的咨询顾问会在当天(工作时间)直接和您取得联系。